专业从事网络营销外包代运营服务

提供广告推广代运营,网站推广,竞价托管,网站建设制作,SEM搜索引擎推广、信息流广告营销、移动短视频广告,社交媒体推广等品牌营销服务

2010年8月,知乎创始人、CEO周源,带领meta搜索的原班人马,全身心投入到知乎的创业中。

2011年1月,知乎正式上线,采用邀请制注册方式。

2013年3月,知乎向公众开放注册。不到一年时间,知乎的注册用户迅速由40万攀升至400万。

截至2018年7月,知乎共完成7轮融资,迈入独角兽行列。

截至2019年1月,知乎的用户总量已逾2.2亿。

自创立以来,从知识问答社区到综合性知识服务平台,再到以知乎为主,CHAO等多款产品共同发力,知乎的发展步伐一直迈得稳健而坚定。

说起知乎社区,已然是这条赛道上的佼佼者,知乎做好社区的原因和方法论有很多,但其中不能被忽略的就是知乎*的社区文化氛围。就像周源力荐的一本书《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社区就像不同国度的城市,一座城市,*关键的不是装潢、修饰如何,而是如何打造文化氛围。如何建立维护氛围、确立*的调性,做好内容社区的隐形护城河,才是一个社区能否运营得当的关键。

身处变化之中,

知乎有哪些社区治理原则是不变的?

用户量超2.2亿,知乎的社区运营有哪些*心法?

我们解读「知乎」社区治理的原则、方法与实践,探索知识问答社区的未来发展路径。

这些原则、方法不是口号,也不是概念,而是不断踩坑、不断试错、不断总结经验的宝贵实践。

这些年来,知乎一直在践行社区治理的原则和方法。这些原则、方法不是口号,也不是概念,而是不断踩坑、不断试错、不断总结经验的宝贵实践。

知乎是家“慢代运营”?

“知乎是家慢代运营”这句话想必你也听说过,看如何理解”慢“,从2011年的40万用户,到2019年的2.2亿用户,知乎的用户总量翻了550倍。单从数据来看,知乎一点儿也不慢。

嘉宾李姗珊坦言,她理解用户为什么会产生“慢”的感知。知乎用户鼓励用户生产*的内容,知乎推广这种内容往往依赖于创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积累。所以,一旦知乎设定了*内容会更加受到鼓励,运营团队就要清醒地认识到:*创作者的成长速度与创作频次会相对没那么快,这是客观规律。

“上知乎,与世界分享你刚编的故事”

“上知乎,与世界分享你刚编的故事”,有些网友曾用这句话调侃知乎。

两年前,知乎封禁了一位名叫“海贼-王路飞”的用户,这位用户在知乎一共回答过244个网友的提问,但每个回答的身份均不相同。

这次封禁引起了大家对于知乎“编故事”的调侃和关注,知乎旗帜鲜明地反对“编故事”,封禁“海贼-王路飞”的背后,反映出“认真”的社区治理原则。

嘉宾李姗珊也分享了查封帐号背后的故事,运营团队希望知乎是一个真实*的问答社区,希望知乎上的内容是可信赖的。当用户打开知乎时,他们也会默认其中的经历、经验、内容,都来自于真诚的分享。因此,当出现“海贼-王路飞”这样的bad case时,用户会产生一定的失望情绪。

如何面对这样的bad case?今后知乎仍会继续不遗余力地坚守“认真”原则,加大监管、审核力度,与“编故事”的行为抗争到底。她说,知乎运营团队会和广大用户一起擦亮双眼,积极识别出“编故事”等低质内容,为广大用户维护*、认真、友善的知识分享氛围。

避免粉丝冲突,严禁谩骂攻击

知乎上曾有粉丝发生冲突,相互谩骂攻击。知乎信息流这种行为虽然破坏了社区“友善”的文化氛围,但两拨粉丝势力强盛,带来了大量流量,甚至还上了热搜。

要流量,还是要友善的氛围?

在那次谩骂大战中,出现了很多提问、回答与互动行为,如果仅从常规的流量、互动等数据来看,该话题是一件非常正向的事情。

但是,知乎仍旧对于相关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关闭,还封禁了许多帐号,对很多回答做了删除。这是因为:互相攻击并不是知乎鼓励的事情。在现行的社区规范中,如果一件事情是一个不“友善”的行为,是一个相互攻击的行为,是一个引战的行为,那么运营团队将会对此快速进行冷处理,哪怕会损失相应的流量。

本文标题:知乎推广社区信息流运营的心法

本文链接:https://www.eatui.cn/xinxiliu/13015.html

小象网络是一家以提供网站推广网站建设网站优化信息流广告搜索引擎推广视频广告、软文营销发布为主的互联网营销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客户利益为出发点,结合媒体渠道及行业资源优势,为客户提供从基础建设到营销推广的一整套解决方案,探索并实现客户商业价值较大化,为所有谋求长远发展的企业贡献全部力量。